宋辽关系史研究
2013-06-27 04:07:45   来源:   评论:0 点击:

内容简介本书为著者十数年来研究宋辽外交关系这一课题的成果的总的呈现。全书分为十一章,囊括宋辽间外交关系研究的各个层面,史料翔实,论证严密,创见颇多,对于宋辽关系史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内容包括宋辽



内容简介

本书为著者十数年来研究宋辽外交关系这一课题的成果的总的呈现。全书分为十一章,囊括宋辽间外交关系研究的各个层面,史料翔实,论证严密,创见颇多,对于宋辽关系史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内容包括宋辽关系的历史背景、宋辽间的平等外交关系:澶渊盟约的缔订及其影响、辽的对宋政策与贸易等。

编辑推荐

本书为著者十数年来研究宋辽外交关系这一课题的成果的总的呈现。全书分为十一章,囊括宋辽间外交关系研究的各个层面,史料翔实,论证严密,创见颇多,对于宋辽关系史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媒体评论

第一章 宋辽关系的历史背景
在中国历史上,外族对华夏民族的威胁,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商周时代,野蛮部落散布华北,其中若干与华夏民族混合,另一些则被逐往边远地区。商朝即已受到如鬼方等外方部落的威胁。西周起于与戎人混杂的西部,似乎没有鄙视夷狄,但是最后亡于犬戎。东周时期,中原霸主必须挑起“尊王攘夷”的重担。《春秋》一书充分表达了传统华夏民族对于夷狄的“严夷夏之防”的态度。“中国”和“夷狄”中间的界线,至少是文化上的界线,必须划分清楚,所谓“内诸夏而外夷狄”,指出处于天下之中的文明中国,不可与“野蛮”的夷狄杂处。夷狄喜爱中原文化,愿意采取中国风俗习惯的,可以“人中国则中国之”;不愿采取中国文化的,则应当与文明的华夏民族隔离,永为化外之民。管仲辅佐齐桓公尊王攘夷,孔子称赞他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主张“夷不乱华”表现了他重视中原文化的持续,不被外来民族影响的关心。儒家的理想进一步要以高度的文明和道德去同化和感化外夷。孟子说:“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不但视“用夏变夷”为当然,并且显示了一种文化的优越感。
战国时期,由于北方夷狄采借了中央亚细亚民族的骑马技术,其对中原的威胁更加严重。北边和西方诸国不得不筑城防御,并且必须模仿游牧民族,训练骑兵,以对抗夷狄的入侵。前者到秦代连接战国城墙而成为长城;后者例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秦汉时代,匈奴崛起。汉高祖受平城之辱后,文景二帝不敢向匈奴挑战,努力安定内部,与民休息。至汉武帝方能远征匈奴,屡建边功,拓疆至西域。此后中国建立了一种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制度,令臣服的诸国为藩属,按时入贡。在此一制度下,中国政府运用羁縻、贸易、和亲、屯田、分化、以夷制夷、以夷攻夷等政策对付夷狄。同时,固有的对外夷的态度也在朝贡制度之下发展。中国人鄙视环绕文明中心的夷狄,以维持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制度为国际关系的最高理想。并且以武力与德治(“威德”)交互运用,促使夷狄人贡。自此汉族养成了一种鄙视夷狄的“我族中心”主义。就当时的游牧民族如匈奴而言,朝贡制度对他们也有若干好处,一般说来,朝贡本身就是一种贸易的方式,朝贡使节除接受赏赐外,并从事采购和销售等交易。朝贡的更深一层的意义,是以此一形式来保证正常贸易关系的运行。由于游牧民族需要很多中原的农产品和日用品,以及贵族消费的奢侈品,向中国入贡成了维持经常透过贸

目录


第一章 宋辽关系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 宋辽间的平等外交关系:澶渊盟约的缔订及其影响
第三章 辽的对宋政策与贸易
第四章 雄州与宋辽关系
第五章 北宋庆历改革前后的外交政策
第六章 北宋朝野人士对于契丹的看法
第七章 王安石的对辽外交政策
第八章 宋辽边界交涉的问题
第九章 宋、高丽与辽的三角外交关系
第十章 从宋诗看宋辽关系
第十一章 对于北宋联金灭辽政策的一个评估
史渊及参考书
索引
增订版后记


下载地址:

 (提取码:231f)

相关热词搜索: 关系史

上一篇: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
下一篇:唐代前期北衙禁军制度研究

分享到: 收藏